牙齿拔除后不进行修复会如何?

牙齿拔除后如果不进行修复,可能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:

一、对口腔局部的影响

  1. 邻牙移位
    • 缺牙间隙两侧的牙齿会向缺牙区倾斜。例如,上颌侧切牙缺失后,相邻的中切牙和尖牙可能会逐渐向缺牙间隙倾斜。这种移位会导致牙齿排列不齐,影响正常的咬合关系。
    • 倾斜的牙齿还会增加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堆积风险,因为牙齿的正常清洁变得困难,容易引发龋齿和牙周疾病。
  2. 对颌牙伸长
    • 与拔除牙相对应的对颌牙会因为失去咬合接触而逐渐伸长。比如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后,上颌第一磨牙可能会伸长。
    • 对颌牙伸长可能会导致咬合紊乱,出现早接触或干扰,影响咀嚼功能。严重时还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,出现关节疼痛、弹响等症状。
  3. 牙槽骨萎缩
    • 牙齿拔除后,牙槽骨失去了牙齿的生理性刺激,会逐渐发生萎缩。就像失去树木支撑的土地会逐渐塌陷一样。
    • 牙槽骨萎缩会使口腔内的软组织也受到影响,例如唇颊部软组织可能会失去支撑而内陷,影响面部的外观,使面部看起来更加衰老。同时,牙槽骨萎缩也会给后期修复带来困难,如种植牙时可能需要额外的骨增量手术。

二、对全身健康的影响

  1. 咀嚼功能减退
    • 缺失牙齿会导致咀嚼效率降低。正常情况下,牙齿通过切割、撕裂、捣碎和磨细食物来帮助消化。当牙齿缺失后,尤其是多颗牙齿缺失时,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就进入胃肠道。
    • 这会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,长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、胃痛、胃胀等消化系统疾病,还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,对身体健康产生间接的不良影响。
  2. 发音功能障碍
    • 前牙缺失会对发音产生影响,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前牙辅助发音的字,如“f”“v”等音。发音不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社交和心理健康,使患者在交流中产生自卑心理。

留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