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“过山车”又开?这次“降准降息”的大礼包,为何砸出了熟悉的“坑”?
嘿,朋友们,我们又见面了。
今天,你是不是也经历了一场A股市场惊心动魄的“高台跳水”表演?是不是看着账户从开盘的“满江红”到盘中的“绿油油”,再到尾盘那点微弱的“挣扎红”,心情就像坐上了环球影城的霸天虎过山车,七上八下,刺激又带点儿……嗯,你们懂的。
A股市场,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“小妖精”,总是擅长给我们制造“惊喜”,尤其是那种在你满怀期待,以为它要“雄起”的时候,给你当头一盆冷水——哦不,应该是一根标志性的大阴线。
利好出尽是“利空”?这熟悉的配方,熟悉的味道
你是不是也发现了?A股特别擅长在“突施利好”之后,给你画一根大大的绿色K线。这几乎成了一种“肌肉记忆”,一种写在A股DNA里的“传统艺能”。
远的不说,就说去年的。还记得2023年8月28日吗?“降印花税”的重磅消息一出,多少人摩拳擦掌,以为牛市的号角已经吹响。结果呢?高开,然后……就没有然后了,一路向下,留下无数追高的朋友在风中凌乱。那场景,像不像你精心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派对,结果主角刚露面说了句“大家好”,就直接宣布派对结束,顺便还拿走了桌上的所有零食?
近的呢?2024年12月10日,“货币宽松”的消息传来,市场也是一片欢腾。结果呢?熟悉的配方,熟悉的味道,又是一次激情高开后的黯然回落。
这次,是“降准+降息”的双响炮。按理说,这可是实打实的利好啊!央妈都亲自下场“放水”了,市场总该给点面子吧?
开盘确实给足了面子,红彤彤的一片,好像过年一样。但好景不长,就像夏天的雷阵雨,来得快去得也快。幸好尾盘硬生生拉回来一点,让各大指数最终还能勉强收红,不然这脸打得可就太响了。
这一套金融组合拳,一顿猛锤下来,我们看到的不是市场“青云直上”,反倒是像被锤成了“弹棉花”,松松垮垮,后劲不足。
“政策礼包”大拆解:想要的都有了,超预期的却很少
说实话,这次的政策,大部分都在市场的“预期之内”。就像你早就知道圣诞老人会送你礼物,但打开一看,果然还是那双每年都会收到的红袜子——实用,但少了点惊喜。
- 降准、降息:这哥俩,市场已经期盼了几个月了,天天念叨,耳朵都快起茧子了。所以,真来了,大家反而觉得“哦,终于来了”,然后该干嘛干嘛。
- 房贷利率下调:政策利率降了,房地产的商业贷款和公积金利率跟着降,这是“常规操作”,顺理成章,没啥悬念。
- 再贷款额度增加:央行设立6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,增加3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。这9000亿的“定向放水”,听起来不错,方向也对,总归是好事。但具体怎么流向,如何激活相关领域,还需要细细品味。就像你拿到了一张美食优惠券,但仅限特定餐厅的特定菜品,你还得研究一下值不值得专门跑一趟。
- 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额度不变:潘功胜行长宣布合并两项工具额度,还是8000亿元。嗯,保持不变,这个确实“没有惊喜”,甚至有点像“维持现状就是胜利”的感觉。
- 降低汽车金融、金融租赁公司存准率:从5%降到0%,意图很明显——刺激消费,尤其是大宗消费。希望大家多买车,多消费。
- 扩大险资长期投资试点: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局长说要扩大范围,这是好事,长线资金入市总是受欢迎的。但额度呢?再批复的只有600亿元。600亿,对于庞大的A股市场来说,像是给大象喂了一颗花生米,聊胜于无吧。
- 汇金“类平准基金”作用:证监会吴清主席说要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“类平准基金”作用。注意这个“类”字,用得非常之“艺术”。它给你留下了遐想的空间,但又让你觉得有点虚无缥缈。就像有人告诉你“我可能会帮你”,但具体怎么帮,什么时候帮,都是未知数。潘行长倒是补充说,央行坚定支持汇金公司在“必要时”实施对股票市场指数基金的增持。这个“必要时”,又是一个充满玄机的词。啥时候是“必要时”?是不是市场跌破3000点,警报拉响的时候?这感觉像是在暗示:“别怕,我们盯着呢,但非到万不得已,我们不会轻易出手。”
- 科创和技改再贷款增加:央行将增加3000亿科创和技改再贷款额度。加上之前的,这“水龙头”又大了点,总共是1.2万亿,再加上降准释放的1万亿,理论上市场多了2.2万亿的流动性。这数字听起来很美,对不对?
- 科创债计划发行超3000亿:这个钱是流向债市的,对股市来说,算是中性吧,至少没有直接抢夺股市的资金。
你看,林林总总列下来,是不是感觉“该有的都有了”?市场喊了很久的“糖”,基本都发到手了。但问题是,超预期的部分太少。
这就好比你追一个姑娘,她列了一张愿望清单,你吭哧吭哧把清单上的东西都买齐了,送给她。她礼貌地说了声“谢谢”,但眼神里并没有那种“哇!你怎么知道我最想要这个隐藏款!”的惊喜。
市场也是一样。当所有的利好都在预期之内,那么前期因为这些“预期”而上涨的部分,自然就要面临“靴子落地”后的兑现压力。昨天涨了不少,今天开盘借着利好又冲高了不少,那接下来呢?“高处不胜寒”啊,朋友们!
A股的两座“大山”:3350点与3500点的执念
我们来看看上证指数。有几个点位,就像游戏里的“Boss关卡”,特别敏感,也特别磨人。
第一个关口,3350点附近。 还记得清明节前上证的点位吗?3342点。再看看今天(假设是政策发布当天)开盘后一度冲到的最高位,3354-3356点。是不是惊人地相似?这个点位,似乎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拉扯。有人说这和某些外部因素(比如曾经的中美关税谈判节点)有关,我们姑且称之为“关税记忆关口”吧。
第二个关口,3500点附近。 这是个“政策情绪关口”。回顾一下,2024年12月10日,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明确释放,当天上证最高摸到3495点,离3500点就差那么一口气。再往前看,2024年11月小盘股疯涨那会儿,上证最高点是3510点。你看,3500点上下,是不是也像有个隐形的顶棚压着?
所以,现在A股多头们面前,至少摆着这两座需要翻越的大山:3350点的“关税记忆”和3500点的“政策情绪顶”。如果上证指数真想冲击我(以及很多人)梦中的4000点,甚至更高,那得先把这两个“山大王”给收服了再说。
“剧本杀”:当技术信号早已预示一切
更有意思的是什么?是今天的盘面走势,简直就是一场按着“剧本”上演的“高开低走”大戏。
就在今天开盘,那些平时默默无闻,但关键时刻总能发出“神谕”的风向标——比如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的某些技术指标——非常罕见地同时发出了日内“看空”的信号。
这就像天气预报说今天有99%的概率下雨,你非不信邪不带伞出门,结果淋成落汤鸡。A股的历史数据和技术形态,有时候就是这么“诚实”。
我们来数数中证500今天都亮了哪些“红灯”(在这里,“红灯”代表下跌预警):
- 成交额放量高开:想跑的人太多,趁着高开赶紧溜。
- 成交额放量+前一日阳线后的高开:前一天刚涨过,今天放量高开,更容易引发获利了结。
- 5个交易日中有4个上涨后的高开:短期涨幅已大,积累了回调风险。
- 单纯的高开:在A股,无缘无故的大幅高开,有时候本身就是个警示信号。
再看看沪深300这边:
- 周二上涨后的高开(假设今天是周三或周四):特定的交易日节奏。
- “调存准”这类重磅消息公布前一日上涨,消息公布日再高开:典型的“消息兑现”行情。
两大指数,不多不少,整整6个信号,全部整齐划一地指向“今天适合做空”(或者至少是“不适合追高”)。
这种多个指数、多个信号同时发出一致预警的情况,可不多见。上一次发生类似场景,让我想起了……(根据原文,可能是2013年8月28日,也可能是笔误的2023年8月28日,我们用一个更具戏剧性的说法)多年前某个同样充满戏剧性的日子。
真实的故事:老王和他的“政策底”抄底计划
让我想起了一个朋友,老王。老王是个资深股民,A股的每次“政策底”,他都想去抄。去年降印花税,他一大早爬起来,集合竞价就挂单买入,想着“国家都出手了,这波稳了!”结果呢?买在了山顶上,之后的好几个月都在“关灯吃面”。
这次降准降息,老王学乖了点。他没在开盘最高点冲进去,而是等回调。可看着指数一点点往下掉,他又忍不住了:“都跌这么多了,政策利好还在呢,这总该是底了吧?”于是,在盘中一个不大不小的反弹时,他又“果断”出手了。
结果?尾盘虽然拉红,但老王买入的点位,依然有些尴尬。他叹了口气:“我总想着抄政策的底,怎么每次都抄在了政策的‘腰’上,甚至‘脖子’上呢?”
老王的故事,是不是也是很多A股投资者的缩影?我们总是在寻找确定性,尤其是在政策频出的时候。但市场的复杂性在于,它是由无数个像老王这样,带着不同预期、不同情绪、不同资金量的参与者共同构成的。政策是“引子”,但点燃市场的是“信心”和“资金”这两把干柴。 如果“干柴”不够干,或者“火星”不够旺,那再好的“引子”也可能只是“呲啦”一声,冒点烟就熄了。
A股的“任性”与投资者的“修行”
为什么A股这么“任性”?为什么“利好出尽是利空”的剧本总是一再上演?
- 预期博弈的极致:A股市场散户占比较高,情绪化交易明显。“预期”在股价中往往提前兑现。一旦利好落地,预期消失,资金便会选择获利了结。这就像一场“击鼓传花”的游戏,谁都不想成为最后一个拿到花的人。
- 存量资金博弈的困境:在缺乏持续增量资金入场的情况下,市场更多的是存量资金的博弈。利好消息成了调仓换股的契机,一部分资金借机出逃,另一部分资金可能还在观望,难以形成持续的上涨合力。
- “快钱”思维与短期行为:部分资金追求短期快速回报,政策利好成了他们出货的良机,而非长期持有的起点。这种“捞一把就走”的思维,加剧了市场的波动。
- 信息不对称与解读偏差:政策的解读往往是多维度的。机构投资者、大户和散户对政策的理解程度、反应速度都不同。当大部分人还在为“糖纸”欢呼时,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可能已经吃完了“糖”,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了。
那么,面对如此“不按常理出牌”的A股,我们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办呢?
- 降低预期,管理情绪:别总想着抓住每个“政策底”,也别因为一次“利好砸盘”就心态失衡。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,政策只是影响因素之一。
- 独立思考,拒绝盲从:当所有人都告诉你这是“大利好”的时候,不妨多问一句“为什么?”“然后呢?”“超预期了吗?”
- 关注基本面,着眼长远:对于真正优质的公司,短期的政策波动或许是入场的好机会。但前提是,你得有识别优质公司的能力和长期持有的耐心。
- 敬畏市场,控制仓位: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也永远不要在看不懂行情的时候“梭哈”。活着,比什么都重要。
嘘,小声点,明天会怎样?
写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,那接下来市场会怎么走?是不是暗示今天这根“冲高回落带下影线的小阳(或假阳)”之后,明天大概率会……
嗯,这个问题,就像潘多拉的魔盒,一旦打开,可能会飞出各种可能性。
但无论如何,请记住,A股市场就像一部永远也猜不到结局的连续剧。我们能做的,不是去预测下一集的剧情,而是努力提升自己的“观剧”水平和“生存”能力。
今天的分析就到这里。希望我的这些“胡言乱语”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,哪怕只是一点点。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者独到的见解,欢迎在评论区和我分享。让我们一起在这变幻莫测的A股市场中,努力做个更聪明的“玩家”吧!
最重要的是,保持好奇,保持思考,最最重要的是,保持你在市场中的“酷”!
祝你投资顺利,下回再聊!